发布时间:2023-03-01来源/作者:admin阅读(0)
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节,立,建始也……立夏秋冬同。”古代“四立”,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开始,其农业意义为“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。中国幅员辽阔,地理条件复杂,各地气候相差悬殊,四季长短不一,因此,“四立”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,“立”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,不能适用全国各地。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;立春第一候应为“东风解冻”,两者基本一致,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,失之过早。中国气候学上,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,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。2月下旬,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。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。立春后气温回升,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。
立春了天气不一定会变暖。因为立春节气是一个表示春季开始的节气,此时节开始,天气有了变暖和的迹象,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,但是过了立春还要冷一段时间,还有倒春寒天气,一般要等过了数九天后,温暖才会逐渐变暖起来。
所以说,立春了,气温并没有恢复那么快,老话说春天按秋冻,不建议早点脱下冬装换上明亮的春装。特别是老人和孩子,要注意保温。
在自然界,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。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,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,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。
立春的天气特点
1、乍暖还寒
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:一是日夜温差较大;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。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,使气温明显降低,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,让人有一种“暖风熏得游人醉”的感觉,早晚却寒气袭人,让人倍觉“春寒料峭”。
2、大风天气多发
立春之后,冷空气势力比较大,且都比较活跃,所以经常有大风天气,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,如果立春前一段时间降水较少,地面比较干燥,在有大风的时候,很容易出现沙尘天气。
“立春”是季节类节气,标示着进入了春季,风和日暖、万物开始生长,气温、日照、降雨等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,可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
立春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,与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一样,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。立春,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“立”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,所对应的地域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岭南地区。
冬春的分界线,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,当立春时(斗指寅,太阳黄经达315°),那一线以南地区,已有春的气息了;但我国93%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,到黑龙江,往往是在谷雨或立夏时才入春。“立”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。
导语:从冬天到春天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,很多时候自然界的万物已经正在静悄悄的蓄势,等待春季的到来,而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是很慢的。也许通过立春的物候变化你也能率先发现春天的踪迹。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立春三候是哪三候,你来看看吧!
立春的物候变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
立春第一候是“东风解冻”,东风送暖,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。第二候是“蛰虫始振”,“蛰”是隐藏的意思,指潜伏在地下的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。第三候是“鱼陟负冰”,陟是上升的意思,鱼儿囚为水温渐暖,所以竞相浮游到水面,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。在岸上观看,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。
“立春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“立春”是春时的第一天,“立”有见的意思,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,冬大过了春犬到来,因此存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“立”。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,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。
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天是温暖的,充满了鸟语花香:春天又是拼耘播种和生长的季节。
立春气候
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(5日为一候)平均倪温10-22℃的时段。但是,早春时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往往会相差10-15℃,有时一两天的温度甚至相差20℃以上,并且常有小雪飘落。
立春一到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,气温增高了,日照延长了,降雨也开始了。农谚提醒人们“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”。立春时竹北方备耕也开始了。
虽然立了春,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,一番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的景象。立春时的南方却另有一番生机,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池塘里或小溪旁,鸭鹅在水中展翅,自由欢快地游荡嬉戏觅食。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来直接感受春的暖意,而人们用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。春天乍暖还寒、冷暖交替,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,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。
立春的由来
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,称“立春节”,中国自古为农业国,春种秋收,关键在春。民谚有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说法。旧俗立春,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,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。《事物记原》记载:“始制立春土牛,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。”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,意在鼓励农耕,发展生产。
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,俗谓“岁朝春”,百年难遇,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。有“百年难遇岁朝春”民谚。
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,那时一年中有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八个节令,到了《礼记·月令》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,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。
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,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,意思春天从此开始。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,直到1913年,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,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。
此后立春日,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。
立春后还冷吗
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:一是日夜温差较大;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。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,使气温明显降低,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,让人有一种“暖风熏得游人醉”的感觉,早晚却寒气袭人,让人倍觉“春寒料峭”。
立春到了,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,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,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,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更应该注意保暖。气象学意义,连续 5 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5°C,冬天就结束了。二十四节气认为,到“惊蛰”前后结束了冬天。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。
以太阳对地球的辐射强度而言,冬至最小,夏至最大。如果全年平分四份,立冬到立春3个月最小,立春到立夏3个月为中,立夏到立秋3个月最大,立秋到立冬3个月为中。但实际气温较太阳的辐射有一个滞后,一般滞后1个多月。所以如果有3个月冬天的话,立春后大约还有1个多月在气侯上属于冬天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https://www.tiangqiyubao.com/qihou/7288.html
上一篇:曼谷气候40天,曼谷气温近一周
Copyright © 2023 天气预报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20003976号-34